作者:GKFXPrime,原創所有,轉載請聯繫

 

美國7月非農數據令市場感到驚喜,非農就業人數增加94.3萬人,達近一年來新高。 但即便以這個速度,就業率也要等到2022年初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即還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其他發達國家亦是如此。

路漫漫其修遠兮,目前對於工作力的需求依然比新冠爆發前要低,但更重要的是勞動力供應嚴重不足,導致企業招聘變得十分困難。

 

————需求仍舊低靡————

疫情爆發前,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繁榮時期。 在2019年,15歲以上的人口在工作力中的佔比達到1990年以來的最高峰。

而現在,勞動力市場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根據八個國家的數據分析,這些國家就業率比疫情前最高水準低3%,也就是大約有1800萬個崗位沒有恢復。

圖1 八個國家15歲及以上勞動力數據

為何那麼多崗位恢復遲緩? 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工作力需求不及疫情前。 以美國數據為例,2019年工作力需求數據基準設為100,則目前市場對工作力的需求尚未完全恢復(圖2)。 儘管職位空缺創歷史新高,但就業水準仍然低於疫情前。 旅遊、酒店業等受疫情衝擊嚴重的行業,工作力需求比疫情前低6%。

圖2 私企、製造業、休閒旅遊三大行業工作力需求

————政策刺激失效————

除此之外,政府支出"無效"是就業復甦疲軟的原因之一,且約75%的發達國家的政策刺激效應還在減緩。 似乎現在無法單純用增加支出來改善就業情況。

2020年春,美國和歐盟這兩個經濟體的工作時長、就業率都在下滑。 美國隨即開展了大規模刺激計劃,與之相比,歐盟的救濟措施更加溫和。 此後,美國工作時長僅比歐盟稍好一些,相比這麼龐大的刺激政策,這點優勢可謂"入不敷出"。

————勞動力供應不足————

就業恢復情況不僅與需求有關,工作力下降亦限制了就業復甦。 自疫情后,發達國家中工作力在人口中的比例急劇下降,比峰值低1.5%,其他指標也證實了工作力短缺這一事實,例如工資增長強勁。

目前對工作力不足的解釋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 疫情降低勞動力的供應。 疫情爆發前,移民是勞動力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封鎖措施實施后,各國邊境關閉,移民數量減少。
  2. 政策福利的影響。 部分勞動力由於失業金的發放而失去尋找工作的動力。
  3. 人們對於病毒的恐慌,擾亂了勞動力市場。 即便在接種率很高的國家,人們依然擔心會感染上新冠病毒。 這無疑會阻礙酒店等行業的復甦前景。

圖3 英美德意四國疫情恐慌數據

這三大因素可能將繼續推遲復甦的進程。 以失業金福利為例,儘管很多補助被撤回,但人們已經從過去的補助里攢下了一小筆積蓄,繼續推遲重返崗位的時間。 據經濟學人數據分析,發達國家家庭積累的儲蓄,相當於一年開銷的十分之一。 人們也因為看到很多人在疫情中喪生而更加珍惜家庭,願意放棄一些工作時間陪伴家人。

就業復甦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人們的恐慌程度。 離開工作崗位越久,就越難回歸。 一部分喪失的崗位預計要在很久以後才能恢復。

歡迎關注GKFX Prime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ML-fUl7OdzgAiqQT_4HTQ

歡迎關注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KFXPrimeTW/

 

本文所含評論、新聞、研究、分析、價格及其他資料只能視作一般市場資訊,僅為協助讀者瞭解市場形勢而提供,並不構成投資建議。 GKFXPrime已採取合理措施確保資料的準確性,但不能保證資料的精確度,及可隨時更改而毋須作出通知。 GKFXPrime不會為直接或間接使用或依賴此等資料而可能引致的任何虧損或損失(包括但不限於任何盈利的損失)負責

 

 

arrow
arrow

    GKFXPrime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